|本期目录/Table of Contents|

川藏公路波密段九绒沟泥石流形成机制研究(PDF)

灾害学[ISSN:1000-811X/CN:61-1097/P]

期数:
2019年03期
页码:
123-127
栏目:
灾例.经验与教训
出版日期:
2019-07-20

文章信息/Info

Title:
-
作者:
齐云龙邓明枫
Author(s):
-
关键词:
藏东南泥石流形成机制降雨高温
分类号:
X43;X915.5;P694
DOI:
-
文献标识码:
A
摘要:
川藏公路波密段沿着帕隆藏布展布。帕隆藏布流域是我国海洋性冰川集中分布的地区,也是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强活动区。因流域内冰川分布范围不一,泥石流发生受气温的影响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帕隆藏布下游无冰川流域内的泥石流与气温无关,如帕隆藏布下游的加玛其美沟泥石流,但中游以上的泥石流却与气温有关。该文以帕隆藏布中上游九绒沟2014-2015年内的4次泥石流为例,详细分析了泥石流暴发前的降雨过程,并对降雨和气温在泥石流起动中的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发现,3次泥石流仅由暴雨激发,其作用机制与常规暴雨泥石流类似,即由降雨径流侵蚀地表物质产流,为“低温+暴雨”模式;而2014年8月18日泥石流与迅速升高的气温关系密切,为“高温+降雨”模式,其作用机制在于气温升高导致土体内部冰颗粒快速消融从而放大土体活性,降雨径流侵蚀湿润的活动性土体而迅速产生泥石流。二者的差异在于高温迅速放大了冰碛物的活性,增加了表层土体的含水量,从而降低了泥石流产生所需要的降雨阈值。

参考文献/References

备注/Memo

备注/Memo:
更新日期/Last Update: 2019-07-15